“考生范围确定了,我们再来商量一下考卷题目。”林舒看向淳于越和叔孙通二人。
这两位可是出题的主要负责人,她可不乱掺和。
“既然今年是结业考和选官考合二为一,那么就不能单方面只考就学识,还得考核一下庶务,政务方面。”淳于越说道。
林舒想起了古代的科举考试,唐朝科举有秀才、明经、俊士、进士、明法(法律)、明字、明算(数学)等多种科目,内容有时务策、帖经、杂文等。
宋朝科举有进士、明经科目,内容有帖经、墨义和诗赋,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,取消诗赋、帖经、墨义,专以经义、论、策取士。
明清科举直接改为八股文。
眼底灵光一闪,她可以向前人学习借鉴一下嘛。
“选官试可以分为经义,策问,史学,文学,算学,工学六科。
经义考察考生对各学派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,每次考试侧重的学家思想应吸纳百家精华,不可偏薄。
策问采用命题作文的方式,题目跟时务挂钩,由王上命题,考察考生的文笔,表达能力和针对处理庶务的不同想法。
史学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及历代人物的了解和分析能力。
文学考察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。
算学考察考生的计算水平,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、步骤、结果。
工学由公输家,墨家等精通工程制作的匠人联合出题,考察考生关于机械、建筑、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。”
“你们觉得如何?”
“要不我们改个名字,选官试听起来太俗了,既然分科取士,选拔各个方面的人才,就叫科举试怎么样?”
众人都被林舒一长串的话砸晕了,扶苏的手腕极在纸上滑动,直接起飞。
幸好他用的是墨笔,不是毛笔,不用重复浸染墨汁,要不然还跟不上老师说话的度。
王绾,淳于越等人失神片刻,惊讶于林舒的所思所想。
尤其是淳于越,他是咸阳官学的校长,对于官学教导学生的东西再熟悉不过。
原来林舒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在布局啊!
六科考试选拔出的人才不说全能,但各方面不会太差。
尤其是在算学和工学方面极其聪慧的学生,绝对会是各方争抢的香饽饽,再也不会是人们眼中的杂学,上不得台面的东西。
而且将科举试制度完善后,他能想象出,以后的学生接受的教导体系都会改变,再也不会是纯粹的只接受某一家学派思想。
诸子百家,百家争鸣,会是何等盛况。
在座的几人都有各自的学派,淳于越,叔孙通是儒家,王绾是法家学派。
历史上的张良开始学习的是儒家思想,后来他遇见黄石公,为黄石公捡鞋之后传授了他一部《太公兵法》。
虽然叫兵法,但是据分析里面写的并不是兵法,而是治国之道的法家谋略。
汉朝定国后,张良辞官隐居,离开刘邦出家为道,接受了道家思想的传承。
学习得那叫一个庞杂,既有儒家,法家又有道家,阴阳家。
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说,张良和扶苏差不多。